“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术研讨会暨《教师伦理学》首发式隆重举行

为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探讨中国特色教师伦理学理论体系建构和当前我国教师道德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推动教师及师范生的师德养成教育,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师范大学和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23年4月20日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术研讨会暨《教师伦理学》首发式。会议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理论编辑室和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承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0余位专家,从新时代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师德师风建设和中国特色教师伦理学理论体系建构等方面深入研讨《教师伦理学》的意义和特色。

 

 

全国师范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教材《教师伦理学》,由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八家著名范大学的专家学者合作编写,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教育部全国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总顾问于漪为该书亲笔写序。会议开幕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理论编辑室主任任长松编审主持,与会的有关部门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分别致辞,热烈祝贺《教师伦理学》出版。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孙春晨研究员在致辞中表示,伦理学界和教育学界在以往的研究中,更多关注与教育伦理和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的问题,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对教师伦理或教师伦理学的研究相对较少,《教师伦理学》不仅弥补了教育伦理学研究中的这一缺憾和薄弱之处,而且在结构设置、内容呈现和观点阐释等方面具有创新性,为构建中国自主的教师伦理学知识体系、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管理与师德处处长王薇代表任友群司长致辞。她感谢王正平主编和全国8所师范大学各位作者的辛勤付出。她指出,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组织引导广大教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精神。上海师范大学长期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与教学。《教师伦理学》的出版不仅为师范院校提供了一本好教材,也为师德建设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有利于激发广大教师内心深处对教师职业平凡工作中蕴含的不平凡价值和意义的认识。这本教材基础厚实,每一章除了有理论阐述之外,还有一些案例分析和讨论,体现了学术逻辑和现实逻辑相结合的导向,对于教师和师范生的师德养成具有指导意义。

 

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晔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上海师范大学作为一所以师范教育为特色综合性地方重点大学,历任校领导和广大教师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教师伦理道德研究理论与教学实践。学校的高质量卓越师范生培养,围绕“两体系一机制”展开,分别是“现代师德养成体系”、“高阶素养培育体系”以及“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演化机制”。其中“现代师德养成体系”的打造,是我们为师范生培根铸魂的核心任务,通过“价值植入—场域浸润—跨文化体验”,在“理论-实践-反思”的三重循环中,为师范生根植“基层好老师”的专业德性。《教师伦理学》新书发布,是我国师范大学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人师的指示精神,在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体现。他认为,新出版的《教师伦理学》坚持理论联系实践,提出了衡量师德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为师范生全方位展示教育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利益矛盾和道德观念冲突,并加以合理的伦理引导,注重运用情景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新型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师范生和广大教师的道德主体积极性。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赵占良编审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我国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发展,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推动我国教育伦理学理论研究和师德建设实践,迫切需要新时代教师伦理学科学理论的正确引导。《教师伦理学》教材立足当前我国师德建设的迫切需要,认真总结和吸取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外教育伦理和教师伦理道德研究的最新成果。《教师伦理学》的首发,既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也是引领时代教师教育发展所必需的。

 

于漪先生的贺信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委员刘立德编审宣读。贺信说,开拓建设教师伦理学课程,并编写出版教师伦理学教材,是一项具有创新性的工作,对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工作的重要论述,对于当前加强和改进师范生和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伦理学》坚持师德教育的问题意识和实践导向,凸显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取向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读者若能认真学习阅读本书,并深思践行,必将收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之效。

 

中国伦理学会教育伦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教师伦理学》主编、上海师范大学王正平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真诚感谢老一辈教育家的谆谆教诲,各级领导对教育伦理道德研究与教学的大力支持,感谢全国同行专家的无私合作。教师伦理学是研究教师道德的科学,是一门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的真理。他建议每个师范大学、教育领导部门把系统的教师职业伦理道德的教学与教育当做师范生教育和教师在职培训的必修课。他希望广大教育工作上下合力、同心努力,以崇高的使命感,把教师伦理学建设成为最生动、最鲜活、最抵近思想和灵魂、最受师生由衷欢迎的新兴学科。

 

开幕式最后,孙春晨、李晔、赵占良和《解放日报》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周智强一同为新书揭幕。

 

 

会议学术研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别由上海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高湘萍教授和《道德与文明》主编、天津市社科院杨义芹研究员主持,与会专家先后就“《教师伦理学》与新时代师范生和教师的师德培养”“师德师风、立德树人与中国特色教师伦理学理论体系建构”两个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与会专家认为,推动我国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发展,离不开新时代教师伦理学科学理论的正确引导,《教师伦理学》的出版正逢其时。北京师范大学理研究所所长田海平教授认为,《教师伦理学》第一次以系统化、理论化、学科化、职志化的教材形式回应了历史性、同时也是时代性的课题。南京师范大学吴贻芳研究中心主任钱焕琦教授认为,该教材关注了时代对教育从业者的新要求,凸显了师德师风与社会道德的紧密联系。华中师范大学德育研究所所长杜时忠教授基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认为,只有教师过上了高质量教育人生,才能有学生的高品质教育生活。《教师伦理学》对如何助力教师过上高质量的教育人生做出了多方面的深度探索。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研修中心(陕西师范大学)副主任、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董辉教授认为,教师承载的时代重任,既向传统的教师伦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又为构建教师伦理提供了机遇和条件。《教师伦理学》教材回应了挑战,也深刻阐释教师伦理的发展方向。

 

 

与会专家认为,《教师伦理学》在内容和体例上有其鲜明特色。教育部长江学者、首都师范大学王淑芹教授认为,该教材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了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的多学科全面研究和系统阐述,形成了我国教师伦理学体系的新框架,在体例上突破了传统教材的纯粹理论论述的单一模式,凸显了新时代教材鲜活性的特征。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龚群教授认为,新教材是应用伦理学和职业伦理学研究的一个令人振奋的成果,内容丰富,系统全面,也体现了时代特点。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主任卜玉华教授认为,新教材围绕“好教师什么样”这一核心问题展开,重构了“教师身份”概念,融合了教师伦理的价值基础,兼容了教材与专著之所长。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新时代师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勤教授认为,新教材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开创性,在认知教学劳动中的道德、践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提升师能师德有机融合等方面集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操作性于一体。

 

与会专家认为,《教师伦理学》面向实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院院长、向玉乔教授认为,《教师伦理学》是我国伦理学界的填补空白之作,为当今中国推进教师教育和师范生教育提供了一部很好的教材,具有开拓性价值,也为我国伦理学界进一步研究教师伦理学奠定了基础。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曾建平教授指出,《教师伦理学》围绕教师所具有的职业特殊性所规定的六种伦理关系展开具体分析,完全契合道德发展规律,符合教学规律,适宜传播规律。从幼教、中小学教师到高职、大专院校的教师以及师范生、国培省培对象,均可使用该教材。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次林教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出,通过这样一个教材,有助于引导师范生深刻理解教师能力,把握教师的职业特质,从而在职业岗位上能够面对复杂的教育问题,能够打通态度、情感、认知来坚守师德,真正做到分寸有度、知行合一。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刘竑波副教授认为,《教师伦理学》既有理性高度、问题深度,也有实践宽度,全方位呈现了作为过程伦理与关系伦理的教师伦理。首都师范大学教师工作部部长苏寄宛教授认为,该书对当前师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学理支撑,且可读性强,不仅对师范生、同时对广大教师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性。

 

在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同时对《教师伦理学》教材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供稿:上海师德研究与评价中心;撰稿:周治华;摄影会务组)

首页    分支机构    分支机构动态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术研讨会暨《教师伦理学》首发式隆重举行
时间:2023-04-26